9月1日,由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與亞洲電影大獎學院合辦的「亞洲影人近距離講座」系列首場活動——奧山由之導演《日本新生代全方位影像創作者:由硬照、展覽、MV、廣告到電影之路》亦順利舉行,由香港導演黃修平擔任主持。
奧山導演回顧了自己的創作歷程,分享最初是因為攝影而走上影像之路:「照片能捕捉當下的一瞬,並延伸出無限想像。」其後才有更多機會投入影像創作,甚至拍攝 MV,例如米津玄師的〈感電〉。黃修平對這支風格強烈、極具特色的 MV 特別感興趣,並追問靈感來源。奧山導演解釋:「我經常思考現實究竟是什麼,在我看來,真正的現實其實是現實與非現實的交錯。」因此在 MV 中,他刻意不斷交錯現實與虛幻,讓觀眾不禁思索:「眼前的,究竟是真是假?」
談及產業環境,他指出日本業界往往強調「功能」,例如廣告必須吸引最多人觀看、電影則追求票房。然而,他認為創作也可以只為「一個人」而存在:「作品就像往湖裡丟下一顆石頭,一個清晰的訊息已經足夠,而不是分散去滿足太多目的。」他以《長椅小情歌》為例,笑言只是想單純為自己留下與長椅的回憶,有時候正是這份誠意,才能真正打動更多人。黃修平亦分享了自己的創作經驗,讓學生能從兩位導演的交流中獲得啟發,體會到創作不僅僅是技巧,更是一份真誠的對話。
首週活動反應熱烈,從映後談到講座,觀眾與學生皆踴躍參與,交流真誠深刻,為第二週活動揭開精彩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