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小東

評審主席

程小東1952年出生於香港,幼年開始學習京劇與北派功夫,其後加入電影界,擔任武師與替身。首次執導演電影為《生死決》(1982)。1987年他執導的《倩女幽魂》獲海內外一致好評。他的導演作品包括《倩女幽魂II人間道》(1990)、《冒險王》(1994)以及獲邀於第68屆威尼斯影展放映的《白蛇傳說》(2011)等。他亦為多部賣座鉅製擔任動作指導,作品包括《東方三俠》(1993)、《十面埋伏》(2004)、《投名狀》(2007)以及波李活賣座大片《印度超人》系列中的兩集。

程小東設計的武打動作風格創新,節奏明快優雅,將武打動作提升至藝術的境界,行內無人能出其右。他曾18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提名,憑《奇緣》(1986)、《笑傲江湖》(1990)及《英雄》(2002)三次奪得該獎項。他亦憑《新龍門客棧》(1992)及《我的野蠻同學》(2001)兩次榮獲金馬獎最佳動作指導。程小東亦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禮的特技表演總設計。

訪問

拍一部出色的武術電影要具備什麼條件?

首先要學習各門各派的中國功夫,還需要一個起碼拍過三部電影的導演,這樣你才懂得如何運用鏡頭。導演也要懂得戲劇的技巧。動作導演跟武術指導不同,文戲與武戲都要全部兼顧;行內經常說「文戲武拍,武戲文拍」,意思就當你拍武打場面時,要將其中的感情拍出來,而非從頭打到尾,要有節奏才可以。

拍電影時你最喜歡哪個工作崗位?

當然是做導演了。導演就如三軍總司令,你拍出來的電影就是你的創作。其實每一部電影都有導演的影子在其中,因為他將日常生活的各種事情滲入其中,成為自己的創作。如果我做武術指導,就只是跟從導演的意思行事,幫助他完成作品。所以拍電影當然是做導演最好,不過這也是最辛苦的崗位。

你對動作電影的轉型有什麼看法?

動作電影是永恆的,無論是武俠片還是功夫片,或者特技,都離不開動作,改變的只是動作的設計。當觀眾對武俠片厭倦了,就會改成民初武打;當民初武打不再流行了,就會變成時裝動作片。觀眾的口味像車輪一般不停轉變,但始終會轉回來。觀眾期待看到的是緊張刺激的新設計,因此動作片是中國電影一個長青的類型。

你認為亞洲動作電影為何別具吸引力?

動作片可說是中國電影的代表,你可以見到不少外國電影都向中國的動作片取經,不過學到的多是表面的皮毛。中國每年都舉行武術比賽,參賽隊伍會加入新的動作套路,我們將這些新套路融入電影中,但外國電影只會繼續沿用舊有的招式。動作片不必依賴對白,只需運用肢體言就能表達主題,因此世界各地的觀眾都能投入其中。

第12屆亞洲電影大獎入圍影片中,有哪幾部電影令你覺得最觸目?

有一部印象特別深,是以兒童為題材的《嘉年華》。片中的小朋友演員很自然,而電影本身亦極有創意。我們應該對這類電影多加鼓勵,因為成本不高,但卻拍出非常好的成績。導演一定是下了一番功夫,才有這樣的效果。

web design by Inspir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