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藝謀

終身成就獎

被視為最高榮譽的「終身成就獎」 旨在表揚將一生奉獻給電影,對亞洲電影作出傑出貢獻的電影人。今年大會很高興宣佈將此獎項頒予中國內地導演張藝謀,而張藝謀導演執導作品《滿江紅》更榮獲今年亞洲電影大獎「2023年最高票房亞洲電影」獎項,兩大獎項正反映他在影壇的非凡成就,而這次也是他繼2010年第4屆獲頒「亞洲電影傑出貢獻大獎」,以及2021年憑《一秒鐘》赢得「最佳導演」獎項後,再次獲得亞洲電影大獎殊榮。張藝謀對獲頒「終身成就獎」深感榮幸:「我很幸運終生都選擇了電影作為我的職業,從影四十多年,謝謝喜歡我電影的朋友們,謝謝你們持久的支持和鼓勵,我會繼續學習和努力。我對未來總有一些期待,期待下部電影是否可以拍的更好。」

被譽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的張藝謀,1978年入讀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,1984年為《一個和八個》掌鏡而正式入行。電影的構圖大膽創新,鏡頭設計別樹一幟,為張藝謀奪得1984年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,讓他在中國電影界嶄露頭角。同年他為陳凱歌作品《黃土地》擔任攝影師,呈現黃土地質樸壯麗的氣魄,不但為他奪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,更讓他首奪法國南特及夏威夷影展相關獎項。張藝謀早期除負責攝影外,也曾走進幕前,在電影《老井》中飾演農村青年,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、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,以及第2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,成為首位在國際電影節勇奪影帝殊榮的中國演員。

首作《紅高粱》一鳴驚人  七年內囊括世界三大影展最高殊榮

1988年,張藝謀首當導演執導《紅高粱》,刻劃高粱酒坊眾人上下一心抗日的故事,濃烈色彩及豪邁風格,讓他在國際影壇一鳴驚人,勇奪第38屆柏林影展最佳電影金熊獎,為中國歷來首次在世界三大影展中贏得最高獎項。張藝謀在執導作品的同時,也繼續參與電影演出,1990年在香港導演程小東執導的《秦俑》中飾演秦朝軍人,可以說是穿越戲劇的始祖。

張藝謀的早期作品聚焦農村題材,1988年至1999年執導的《菊豆》、《大紅燈籠高高掛》、《秋菊打官司》、《活著》、《一個都不能少》、《我的父親母親》等作品彷如中國近現代至當代的社會發展史,側寫中國人在不同年代的生活面貌,當中1991年作品《大紅燈籠高高掛》勇奪第44屆威尼斯影展銀獅獎、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。翌年《秋菊打官司》再下一城,奪得第45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。1994年作品《活著》獲法國康城影展評審大獎。由執導首部電影《紅高粱》起,七年之內囊括世界三大影展最高殊榮。踏入千禧年後,張藝謀轉型執導多部商業鉅製,《英雄》、《十面埋伏》、《滿城盡帶黃金甲》等均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。2015年他拍攝首部英語電影《長城》,2017年憑《影》奪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導演,足證張藝謀是當代中國影壇其中一位最舉足輕重的導演。

張藝謀暢談電影人生

問:從事電影工作多年,可否分享一下在每個階段對電影的不同體會?

對於中國電影來說,這幾十年經歷了許多重大的階段,每一個階段,中國電影的發展和改變都有著獨特的時代印記。其實,世界電影的發展也是如此。所以,每個階段對我來講,都有著複雜而深切的體會。說到底,電影就是一座橋樑,它溝通你我彼此的心。

問:除了導演,你曾擔當電影製作的不同崗位,包括攝影和演員,你最渴望擔任的依然是導演這個崗位嗎?

是。我更喜歡在幕後,跟團隊一起經過持久而艱辛的努力,將作品奉獻給大家 — 這樣看起來,導演這個崗位更像是一個大廚吧?

問:如果當初沒有進入電影行業,你能想像自己的生命軌跡會有甚麼不同嗎?

很多朋友常常問我這個問題,我有時候也「時光倒流」回去分析和想像。現在要是預判一下,在當時那個年代,我覺得自己最有可能成功的是兩個選項:工廠裡工會的一名宣傳幹事,主要是寫寫畫畫、或開一個小照相館。

可否與年輕新導演分享你的經驗和心得?

當年我是一個年輕導演時,並沒有什麼人跟我分享過經驗或說過多少指點迷津的話,都是自己在摸索著幹。現在,我們常常被媒體要求對年輕導演說幾句「有用」的話。其實,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講,他們是新一代,是互聯網信息社會下的新一代,他們甚麼都明白,信息來源充足,很清醒也很有活力,還真不需要什麼人指手畫腳 — 但你這個問題我還要回答,於是回答如下 — 最重要的是堅持!困難重重也要堅持下去,因你熱愛,你必堅持。

web design by Inspirr